粵港澳大灣區將在國家十四五規劃(2021-2025)加速發展,交通基建將進一步完善。深圳市政府就公布今後5年的綜合交通規劃,並徵詢公眾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預留建造伶仃洋通道(又稱伶仃洋大橋),直接貫通深圳與珠海兩個經濟特區。據了解,這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後又一跨珠江口大通道,且距港珠澳大橋只有20公里。
根據《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深圳總體目標是要至2025年,建成「暢達國內國際、引領灣區協同、體系融合有序、服務低碳滿意」的交通強國城市範例,初步構建融合深(深圳)莞(東莞)惠(惠州)、連通大灣區、服務全國、輻射亞太、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其中,6大工作重點如下:
一打造暢通雙循環的全球交通戰略樞紐。
二建設高效集約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
三共建品質宜行的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
四構建多網融合的品質公交服務體系。
五打造數字驅動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樣辦。
六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現代化治理新標桿。
文件提到,在完善區內交通網絡中,要加快穗莞深(廣州、東莞及深圳)城際南延線、深惠城際等城際鐵路,以及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等公路通道的建設。
規劃特別提到,要預留伶仃洋通道、外環高速西延跨江通道。其中,文件提到伶仃洋通道是一條直接貫通深圳與珠海的跨江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及深圳通道後,又一條跨越珠江口的大通道。
深圳沒詳細說明伶仃洋通道的具體走向及設計。但據了解,《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年)》去年公布時,文件已提出過伶仃洋通道項目。
伶仃洋通連接珠海與深圳。根據初步規劃方案,通道主橋距離上游的深中通道12公里,距離下遊港珠澳大橋20公里,東起深圳前海,經淇澳島,西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總長約47公里,其中淇澳島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約15公里。
三條跨珠江口通道 怎樣分工
伶仃洋通道跨海段,規劃採用「西橋東隧」的橋隧組合方案,即與港珠澳大橋及深圳通道相似,路段分別有橋海大橋及隧道。
據稱,該跨海段初步規劃爲公鐵兩用通道,擬採用規模是: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再加4線鐵路,公路設計速度爲100公里/小時。
這意味著,將來從珠海陸路前往深圳,距離大大縮短,從淇澳島出發到達深圳,只有30多公里,未來中間還有鐵路相交。
伶仃洋通道以「西橋東隧」形式建設
根據規劃定位,伶仃洋通道及西延線,將作爲未來聯接珠江口兩岸及輻射粵西的重要通道,將在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發展水平。
值得注意是,由於伶仃洋通道距港珠澳橋與深中通道非常接近,未來三條通道如何分工,相信會引外界關注。
至於深圳規劃中提到的外環高速西延跨江通道,則是位於深中通道以北,貫通深圳北部與中山,其跨江的跨越長度,小於伶仃洋通道、港珠澳橋與深中通道。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