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上周三(14日)就《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印發實施舉行新聞發布會,當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廣東將實現政務服務高頻服務事項全面「省內通辦」、「跨省通辦」、「灣區通辦」。其中,將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等信息資源共享互認機制,推進粵港澳「灣區通辦」。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魏文濤在發布會上表示,在「灣區通辦」方面,今年4月,江門與香港、澳門地區開設「跨境通辦服務專區」,澳門企業與民眾「零出關」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等300多項江門政務服務事項。
在「十四五」(即2021年至2025年)期間,廣東省將依托泛珠區域合作平台,深化政務服務「灣區通辦」、「跨境通辦」。魏文濤指出,將在今年8月底舉行的數字政府峰會上,簽署泛珠三角區域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粵澳工商聯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等機構緊密合作,推動廣東政務服務惠及更多香港、澳門居民。
內地傳媒指出,近年來廣東政務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突破,率先解決港澳居民網上辦事身份驗證等關鍵問題,方便港澳居民在內地辦事;港澳居民和華僑持出入境證件,可在廣州珠海城軌、江門湛江鐵路等通過自助閘機實現實名制驗證、辦理進出站檢票手續。深圳以數字政府推進「灣區通」改革項目實施,規劃建設大灣區大數據中心,開展特區數據條例制訂,政務服務率先實現全流程秒批、秒辦。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方面,「粵康碼」集成海關出入境健康申報,支持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轉互認,累計使用次數達到21億,珠海口岸日均約20至30萬人持「粵康碼通關憑證」通關。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