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粵北地區的韶關丹霞機場,本月上旬完成了飛行校驗程序,為年內通航打下基礎。粵北是省內屬相對落後的地區,也缺乏大型機場。丹霞機場啟用後有望成為新的交通樞紐,為當地加快速融入大灣區、加強本土產業優勢創造條件。
8月21日上午11時18分,隨着校驗飛機在跑道上最後一次平穩着陸,標誌着韶關丹霞機場投產飛行校驗工作圓滿結束,為年內實現通航目標奠定基礎。
14架次36小時連續校飛
韶關丹霞機場是廣東全省「5+4」骨幹機場布局中的一個機場,也是全省機場規劃建設布局位於粵北地區的一個重要機場。
這次校飛工作由廣東機場集團工程建設指揮部和韶關丹霞機場公司共同組織,各參與方共同努力,成功克服山區天氣多變、地形條件複雜等各種困難,確保了飛行校驗工作順利推進並取得圓滿成功。
經過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機組14架次36小時的連續奮戰,韶關丹霞機場跑道儀表着陸系統、本場甚高頻全向信標及合裝測距儀系統、高頻通話及甚高頻通話系統、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助航燈光系統及飛行程序全部通過投產飛行校驗,符合民航運行標準。
廣東機場集團表示,以此次成功校飛為契機,將加快推進韶關機場建設工程後續竣工驗收、實地試飛工作,力爭早日通過行業驗收,順利實現年內通航目標。
記者了解到,韶關丹霞機場設計目標年為2025年,按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000噸設計,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C。建成後,對推進粵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促進粵北地區民航事業繁榮和社會經濟發展,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